〔所謂的互相,不是一方不斷地包容,而另一方不斷地出包。〕
還不熟的時候,曾聽過其他同事對於冒冒的評語是「健忘」,後來當然也遇過幾次,原以為只是單純的個性問題,類似天然呆的那種狀態,所以比較像是「偏可愛面向」的糊塗蟲。
後來,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,發現大概是因為個性的關係,冒冒似乎特別容易緊張,導致一些該記住的事情可能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沒記住。畢竟,曾經在工作領域中跌跤的我,非常容易這種因為身心的不平衡導致的緊張感,喔,我想,應該修正用詞,其實這不是緊張,而是慌張。
因為曾單獨的聊過,所以我發現冒冒的身心應該正陷入一種慌張感,也許是因為以往的我曾遭遇過這樣的狀況,因此特別能夠感同身受。
那就是一種,當下聽進去了,但完全抓不住重點,最後不是忘了就是沒能好好做好,沒辦法將工作做到一定的水準。
大概是因為這樣的緣故,所以對於冒冒,老實說自己也有點過度的寬容,總是在他犯了一些小錯誤、緊張地來求救的時候,放下手邊龐雜的事務,為她解決。
但狀況愈來愈多,而且更長時間的觀察下來,冒冒其實不只是臨時事務的「健忘」而已,反而是一些基本的日常工作項目都沒做好,甚至誇張的是連基本的流程都不清楚。
換句話說是,連基本的工作流程,他都從沒記下來過。
漸漸的,直到一位同事點醒了我。
同事說,總歸一句,就是不用心。
也許冒冒本身是健忘、糊塗沒錯,但坦白說扣除突發狀況,其餘需要處理的工作內容都是很日常、很日常的「機械式」工作內容,就算一開始還不上手,容易犯些小錯誤,但從事這樣的工作也將近一年,就算真的是自己很不熟的工作內容,但從錯誤中應該也能成長吧?
對!就是不用心,很簡單的三個字。
如果用心,對於同一個錯誤不會一再地犯,因為肯定會牢記著這個錯誤。
所以,我開始修正自己對他的態度,不再義不容辭地當他的救火隊,畢竟所謂講求「合作」的團隊工作,應該也要建立在「互相」的基礎上。
在職場上,同事也許只會是我們生命中再短暫不過的過客,所以對方成長與否、願不願意成長的議題,對僅止於同事關係的我們來說太沈重,對方想不想讓自己成長,這我們倒是管不著,但如果他的不用心一再地影響整個團隊,甚至一再地出包、出包再出包,就沒有立場讓其他人一起承擔,然後要求其他人一再地包容。
在某方面而言,職場是殘酷的修羅場沒錯,但偶爾也會有同事間互相幫忙及成長的溫暖存在,但這樣的溫暖必須奠基在一種平衡上,沒有誰必須被冠上「互相」的大帽子,也沒有誰一定得在團隊生活中扮演包容別人的角色。
修羅場筆記:
所謂的互相,不是一方不斷地包容,而另一方不斷地出包。